在高温下,石灰能够吸收硅酸等杂质,木炭则能够提供足够的碳,使铁成分达到炼钢所需的比例。铁匠们需要不断地捶打这个混合物,用铁锤敲打,翻动,重复这个过程数次,才能使铁成分达到足够的浓度。如果过度加热,材料就会变得太脆弱,而如果不加热到足够的温度,铁中的碳含量就不够,不能成为钢。
这样一来,岛上铁匠们便开始了尝试,经过无数次实验,他们终于成功地炼出了第一批钢。尽管质量不是很高,但足以用来打造一些简单的农具和武器,如锄头、镰刀、弯刀等。这种土法炼钢的方法,虽然比不上后来的高炉冶炼,但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了。
等钢的产量上来了,就着手制作钢枪钢炮,以前也有土炮,但是笨重又容易炸膛,用钢材制作这些可以减少炸膛的概率。为了增加射程和准度,陈文远又想到了添加膛线,但是工匠们并不理解他的想法,他一个文科生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也就只知道个膛线,就说要让子弹或炮弹沿着一个方向自转,这样可以飞的更远、更准,剩下的只有交给工匠们瞎琢磨了。
另一方面,陈文远又想到了用铁皮包裹船身,加上一些尖锐的尖角,制造历史书上的铁甲船,也不知道耐不耐撞,先弄了两艘试试效果。
又是大半年过去了,在全岛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努力下,他们造了两艘主力舰,全部用铁皮包裹,船舷两侧都加上了一排新铸造的小钢炮,不多,也就十来门。
船头船尾各一门大钢炮,威力要强一些,还能缓慢转向。所有炮的顶上都加了一层棚顶,尽量防止流矢等武器对炮兵的伤害。小型舰船方面,加上以前原有的,也有五十多艘了,这规模在当地也算很有实力的了。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陈文远这股势力很快就引起了猜忌,其实也不算猜忌,毕竟那是陈文远的真实意图,就是当上区域霸主。这就看大家能不能识趣了,如果愿意共存,那就分你一杯羹,如果不能,那就不客气了。显然,人们往往不甘心失去已有的。于是实力较强的巴松朗部落纠集了五六个小部落来这边找茬,什么鹅丢了、狗跑进来了、人不见了,总之就是要来营地“调查”一番。那么,就开打吧。
打头阵的居然是租给自己海岛的巴拉望部落,对于陈文远一方一直以来的虚张声势,酋长阿都拉还是挺忌惮的,毕竟自身实力比较弱。没办法,碍于背后更大势力的施压,也只好硬着头皮上。
由于长期的实战锻炼,陈文远的水师对渤泥族的这些部落战法早已熟门熟路,也研究了专门的应对之策。
渤泥族的战船比较小,只能承载十来个人,但是快,机动灵活,远战靠弓箭,近战靠登船肉搏。弓箭不可怕,宋军这边也有弓箭,还有大炮加持。怕的是他们登船,渤泥人身姿矫健,小船操控又灵活,登船很容易,肉搏起来宋军可能要吃亏。就算不被碾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也是不值当的,毕竟底子薄,耗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