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过去几年快速发展,成为影院增速、票房增长最快的的影投公司之一,除了集团本身大力投入外,也和其不计成本的扩张理念有关,为了拿下好的位置,常常开出过高的租金。
因此即便没有疫情的冲击,泰禾旗下的很多影院盈利空间也极其有限,在行业波动期内自然很难维系下去。
大盘冷热不均、观众观影积极性不高、仍不断有影城在退出市场……
复工之后的日子里,下游行业所遭遇的这些冲击,其实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问题:片荒!
这样的减量看似合情合理,但整体热度显然不及往年,很多大片改档、进口大片的缺失,复工后上映影片数量虽不少,但票房破10亿的电影仅有4部?
19年时则多达15部,其中还包括《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引发全民观影热的现象级影片。
类型的缺失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除《八佰》《金刚川》两部战争大制作外,剧情、喜剧等相对轻体量的影片成了票房主力,剧情片占比更是远超过往。
相反往年大热的科幻、奇幻和悬疑惊悚类题材缺失较为严重。这也侧面说明影片的供给还没有真正恢复,有不少大片其实还在观望状态。
虽然元旦档刚刚刷新了纪录,但接下来几个月里,除春节档,很多档期还相对较空、缺少话题大片。
早在去年上影节期间,就有很多资深从业者断言,因为疫情到来的连锁反应,暑期档之后行业里有可能会面临影片断档的危机,行业在短时间内会承受一定的压力。
而往长远了看,更大的变数其实是线上化。
年初《囧妈》临时转网时,很多人还认为这只是一疫情之下的特殊案例,毕竟像字节跳动这般豪掷重金买一部片子的生意,是很难被大规模复制的。
然而不管是此后国内视频平台开始尝试PVOD模式,还是迪士尼和华纳等好莱坞大厂的举措,都狠狠地驳斥这种观点。
为何不能直接由消费者来为线上内容买单?
国内虽然还没有热门影片真正试验这一模式,但至少《隐秘的角落》等剧集在超前点播等尝试的成功,已经说明用户愿意为足够好的内容买单。
比起《囧妈》的转网,更值得关注的是院线电影窗口期的缩短。票房4亿的《沐浴之王》,上映二十天后转到线上,类似的现象在几年前是很难想象的。
这种无缝衔接只能说明两个问题:线上收益可能远大于线下的长尾收益;在窗口期的博弈上,影院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强势,话语权的天平开始倾斜?
宁远认为长期以来,实体院线面对线上化问题时,一直有两道防线:一是远超出线上端的盈利能力,这使得很多片方在窗口期博弈上处于弱势地位,避免因小失大、损失很多线下排片。
二是影院更出色的视听体验,是手机和家庭影院无法比拟的,因此对于强视效大片来说,线下观影一定是首选。
现如今来看第一道防线正在遭受冲击。至于第二道防线,除非技术上有革命性迭代,否则短时间内还是有其优势的。
《八佰》《金刚川》《拆弹专家2》等新片和《星际穿越》等复映片,都是重视效的电影,说明观众对这类视听体验还是有需求的。
这就是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