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他有详细的数据,证明历史上某些转折点,其实真正向往如何如何的,其实都是全局范围内的一小撮。只是用了“裹挟**”,滚雪球一批批把每一具体时刻的少数对手干掉……
只不过,貌似这些例子就更不和谐了,因此,打住吧。
……
一番不可言说的过程之后,比赛结束。
反正,冯见雄成功地说明了民主就是块描绘得挺美好的圣徒裹尸布,实际上从来没人做到过。
充其量只是个利益集团主。
历史上那些农民起义之所以完蛋,就是因为他们一开始盲目拉拢到了真正的大多数,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导致杀完富户之后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剥削链,最后只能自我瓦解、从内部再分出一小撮10%~20%强欲强执行力的人,奴役剩下的80%~90%,维持社会体系的生态平衡。
达尔文告诉我们,一片草原上总的狼体重不能超过羊群总体重的10%~20%,再多狼就会饿死,狼吃狼。而少一些的话,不但狼吃得优渥,羊的痛苦感也小一些。
这个数据其实是有精妙的科学道理,而且后来也被社会验证的——比如在先军的北棒,有100多万军人,才2000万人口。算每个军人有老婆孩子父母,所以统治阶级就有500万了(考虑到在北棒军人是高级职业,很有世袭的动力,那么算一些五口之家两个军人好了,打个折)。
这样打完折基本上就是三四百万的统治阶级,恰好跟奴隶五比一,黄金比例。比这个比例再高的国家,莫不亡国了,没有可持续发展性。
当然了,利益集团主虽然不如幻想中的“真.民主”好,但凭良心说,比独-裁还是有一些角度的比较优势的。
不和谐的废话就不展开了。
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传媒科技的进步,只会让马太效应更加明显,让沉默螺旋更加集聚,让少数节奏狗能够取得更大的战果、压制到更多的漠视大众。
正如某些站上,爱看小白文的人其实本来并不一定就是主流。只是小白们现实生活中混得比较凄惨,所以网上的表达比较强欲。而现实生活中活得体面的人,往往比较DECENT,没那么强的表达欲,也不肯花钱。
所以时间久了之后,供给侧也适应了,机缘巧合有识之士也倒逼着不看网文了,进入了沉默螺旋,觉得网文都这么幼稚,闪。
但如果因此就觉得“校花保镖兵王狗”就是华夏的主流,那人们绝对是不认的,那只是现实生活失败者的主流。
而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少数派但同类的意见,是绝对不会有机会那么容易聚集扎堆、然后在小社区内形成多数意见、只要他们表达**够强,就能把社区步步做大,最后让农药奶粉都成为社会主流。
“冯见雄这家伙还真是属索尔仁尼琴的,逮谁喷谁。当年索尔仁尼琴就是在苏联骂苏联,在美国骂美国。按冯见雄这意思,独裁也骂民主也骂,他到底是个什么派?”
“不过说话倒还真有个性的说。想靠预设立场套他,估计是不可能了。”
——
还是这么处理吧,想了想有些话不能在辩题正文中写出来。快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