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因为韩国被灭,而让赵、楚等国有了兔死狐悲、感同身受的感觉,进而因为来自秦国的灭国压力而促成了彼此间的团结,那对于秦国来说可就亏大了,完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相反,若是秦国接受韩国自请为藩臣,韩国自此变成秦国的附属国,事情就没有那么激烈了,可能通过这件事情试探一下列国的反应,若是列国反应没有反应,秦国完全可以在未来的几年中,不断对韩国进行渗透,直到彻底掌控韩国,若是列国反应激烈,那秦国也还有着后退的余地。
所以,在王翦的认知中,接受韩国自请为藩臣一事,对于秦国来说,完全是可行的,最起码与直接灭韩相比,显然好处是更多的。
听到熊启与王翦的回答,秦王政并无意外,其中的缘由他秦王政同样也能看到,只是,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啊,难道秦国真的要因为韩国自请藩臣一事,就要推迟灭韩的计划吗?
秦王政在心中还是更倾向于灭韩,但因为当年他亲自策划的对赵国一战中的肥地之败,让秦王政不免就多出了几分小心谨慎。
当年秦军在肥地的惨败对秦王政的打击不可谓不大,那个时候的他刚刚亲政,正是意气风发,欲要大展宏图之时,可是肥地十万秦军的尸骨直接让他认清了现实。
从那之后,秦王政在决策间就多出了谨慎,这位秦王陛下,身为王者天赋固然强悍,但他最强的更是他的审时度势,是他的随机应变,这是一位懂得反思而不是一位逞强的君王,这是一位会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在自己的错误中提高自己的君王。
所以,哪怕秦王政更想灭韩,但在眼下的局面中,却依旧让自己在这里听着熊启与王翦,还有杨明的看法。
只是,在听到熊启与王翦的看法后,秦王政差不多已经肯定,接受韩国自请为藩臣是更好的选择,至于杨明的看法大概也是如此,尤其是从赵高建立的情报网中,秦王政已经知晓,韩非的妹妹,韩国的公主红莲与杨明之间关系匪浅,杨明有着更多的理由不支持灭韩,但秦王政还是向杨明问道:“护军都尉对此事怎么看?“
“臣认为,可灭韩。”杨明慢悠悠地回答道,说出了一个完全出乎秦王政预料的答案。
在秦王政的理解中,杨明比之熊启与王翦,有着更多的理由支持秦国接受韩国纳地称臣,但现在杨明却说出了这样的一个连他秦王政自己都已经怀疑是否合理的答案。
“理由。”秦王政追问道。
“时间,试探虽然有着各种理由,但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太大,而灭亡一个国家,战争只是第一步,后续的事情还有更多,其中所需要的时间只会更多,至于列国有可能会因为韩国一事而再次形成合纵之势,说实话,防守的那一方永远比进攻的一方占优势。”杨明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