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在能源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推动这项重要的研究。”
“林教授将作为研究中心的主任和总负责人,带领他的团队致力于氢燃料电池的研究,现在让他上台致辞!”
林栋接过话筒,环顾四周,感受到在场每一位的期盼目光。
“感谢威廉校长,感谢各位同仁的支持和信任。今天能够成为哈佛的荣誉教授,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我们对氢能源未来的具体看法和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台下的观众们安静聆听。
“氢能源的研究不仅关乎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关乎我们的生活方式。要让氢能源真正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首先,是氢气的高效制备。”
林栋举起一只手指。
“现有的制氢方法,比如电解水,能耗过高,效率不够。而结合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能有效降低成本。”
“毕竟,没有人愿意为‘绿色’付出过高的电费账单,对吧?”
观众席上传来一阵轻笑声,气氛随之活跃了起来。
“其次,是氢气的储存和运输。”
林栋接着说道,举起两根手指。
“氢气是一种非常轻的气体,储存和运输都面临很大的挑战。总不能让我们的氢气制备完成后像气球一样随风飘走吧?恰好,三菱材料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储氢材料——液态有机氢载体(lohcs),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继续为自己公司的新产品解释道:“lohcs在常温常压下表现出色,不需要高压容器或低温冷藏设备,从而减少了爆炸和泄漏的风险。同时,该材料本身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不易燃也不易挥发,这使得它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更加安全。”
lohcs就是2024年的氢能源汽车所用燃料电池里的液态载体。
“第三,是氢燃料电池的效率和成本。”
林栋举起三根手指。
“当前的燃料电池技术还不够成熟,成本较高,效率也有待提升。催化剂材料和电池设计方面需要进行创新,我们将通过团队合作,开发出更高效、更耐用的燃料电池。”
紧接着,他用夸张的语气说道,“如果这方面不做突破,那恐怕我们的汽车开到半路,就得停下来喝‘氢水’了。”
这一次,台下的笑声更大了。
“最后,是基础设施的建设。”
林栋举起四根手指。
“这个问题不用多讲,交给以后再说,在这里我不过多耽误大家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