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四年最后这半个多月,就在刘备组织朝议讨论土地交易强制登记制度、以及进一步组织群臣学习《儒法论衡》这一官方意识形态这些事儿中,悄无声息地渡过了。
谏议言官弹劾丞相家人“沽恩市义”的插曲,实在都算不上一件什么大事儿,只是闹腾了区区几天,就被揭过了。
说来也是可笑,那几个跳出来指责李素的家伙,还偏偏都是近年来刚刚爬进官场的年轻言官,而且还真就是围标突围上来的寒门士子——李素建议搞了科举,让这些人有官做了,谁知爬上来之后,其中就有个别特别功利心机的家伙,想咬李素一口。
当然,这里绝对不是在说寒门的人道德败坏概率高,不懂知恩图报。而是世家大族毕竟拖家带口的,也要害怕押注押错了被打击报复,牵挂多胆子也就小了。
事实上,历史上宋、明两朝的御史言官,比之前的朝代更敢说话,多多少少也是跟科举制有关的。
在世家豪强垄断做官机会的朝代,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干嘛弄得不死不休呢?官场上就容易形成大型利益集团,甚至变成党人。这些人不会轻易得罪人,一旦全面开始得罪,那就是把敌对阵营往死里穷追猛打了。
科举上来的寒门子弟做了言官,则因为很多都没有族人做过官,甚至都没几个亲戚活在世上。他们就不太担心喷错了人之后被打击报复。
尤其是科举最初几年,难度还不大,选拔竞争烈度不高,有些确实是运气好偶然考中了,或者是说好了给世家围标却临时上场变卦,就容易飘,觉得官位来得还挺容易的。
这时候再希望迎合上意、快速往上爬,就容易盯着位高权重的人弹劾,心中抱着一种幻想:
看那个谁谁谁,似乎大权独揽,极为跋扈,陛下会不会其实内心挺嫌弃他、想敲打敲打呢?若是咱也敲打成功了,岂不是跟张汤、汲黯或者其他酷吏那样迎合到了陛下的欢心?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赌中了就是一波肥。
……
弹劾丞相的奏折,是腊月二十提交上去的。刘备看了之后,简直是好气又好笑,直接私下里把李素叫去,当面调侃:
“伯雅,你兴得好科举,都四年了,现在后悔不?科举取上来的,也有不知恩图报的不知廉耻之士呢。朕是真没想到,连你都有人弹劾。”
李素也不以为意,还要鼓励刘备坚定信心:“有些人官迷了心窍,又没有家族拖累牵挂,确实是会这样的。
这说明科举起到效果了,这种没有家族支持、自己吃饱全家不饿的鳏寡孤独都能有机会做官。臣恭喜陛下用才无类,多擢遗贤。”
刘备指了指桌上的弹劾奏章:“除了罢官,还想怎么出气?不过因言罪人,终究不好。”
李素也深以为然:“当然,臣不需要报复,更不需要因言罪人。把臣家人承诺全买百姓蔬菜的生意始末公布一下就行了,臣的家人没有什么行商机窍需要保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