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二十四年前,丘力居单于便是在令支附近翻燕山入关、围困公孙瓒于管子城的。要不是后来刘备亲自支援,那次恐怕就能把公孙瓒杀得覆灭!
而我军如今也由此入关,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开汉人在北疆的三镇主力:拓跋大人您也是知道并州与河套这边、汉人边防的犀利的。
河套的朔方郡有吕布镇守,银川郡有马岱常驻,并州的雁门郡有关羽镇守。并州再往东、幽州最西部的代郡、上谷则有张飞。这些地方攻不得,前面都已经分析过了。
但是再往东,因为张飞已经护住了燕国、涿郡正北方,所以汉人疏于防范,那些地方一贯也不算战略要地。刘备手下其他配得上名将之称的封疆大吏,只有赵云了。
而赵云远在辽东,这些年还在继续往东北发展,甚至要侵蚀高句丽人的领土、一直往鲸海沿岸拓展。
赵云的主要出击方向是东边和北边,他的自卫防守兵力最多也就部署在辽隧、昌黎。所以昌黎往西、上谷往东,之间整个渔阳、右北平、辽西,都是有常驻兵力缺口的。
而且我久在北疆,当年袁公在世时,我对这个区域的防守薄弱便深有所知。一方面,辽西走廊四百余里,对汉人而言是无人区,补给困难。
另一方面,当时糜竺那老贼虽然号称对袁公臣服、年年给军需包税,但后来复盘看,他是一直在跟刘备虚与委蛇暗中纳款!当时袁公不重视海船,而糜竺有一定的航海之利,对当地的控制,也就只能听之任之。
当时辽西、右北平沿岸,袁公驻军但凡有缺漏,也都会勒令糜竺从辽东贴着海岸、运到濡水、卢水、灅水沿岸各县。久而久之,这三个郡的边防军需,等于是高度依赖辽东屯田的余粮,反而与南方的冀州沟通较弱,交通也相对不便。
我军从这三郡择机入关,汉人仓促之间也回防不得,定然可一鼓而下!即使遇到坚城不降,绕过便是,可以继续一路往富庶的渤海郡劫掠!
刘备如今志满意得,都修了这么多年运河了,就想着主动侵略我们,如此自大,正好给他一个教训。”
拓跋力微等人听了高干这么详细的筹划,觉得把握确实挺大。
不过拓跋力微毕竟也是一代雄主,历史上让鲜卑人趁着汉末之乱往上崛起了一大个台阶,所以哪怕看的兵法不多,军事嗅觉还是挺强的。
他这些年对南方的事情也多多少少有自己的认识,同时又借鉴了刚才高干的描述,很快想到了一个问题。
“从右北平入寇,确实遇到的抵抗能最小。不过,高将军你也说了,早在当年袁公牧守北疆时,糜竺便在辽东广建海船贸易,辽西与右北平有所短缺,也能走海路补给,比从渤海郡走陆路沿海北上还便利。
如今汉人的海船运输之利,恐怕比当年更强了吧?我辈草原枭雄,全仗弓马之利,若是到了沿海,汉人以舟船沟通,我军的优势便发挥不出来了。
刘备也算一代雄主,他平素敢如此布置北疆防务、重所重而轻所轻,定然是有其道理的。
说不定他就是觉得河套、并州、上谷、辽东等地的北疆,远离海岸,部队往来支援迟钝,所以得就地驻扎重兵。
辽西等地濒临渤海,万一他是对汉军的驰援速度有信心,这才减少驻军花费,如之奈何?
再说,刘备修运河的计划,重西而轻东,只为改善从赵地至中山的内陆航运,却不在乎是否便捷地联络到涿郡、渔阳,这不正说明汉人未来不需要靠运河来沟通辽西、右北平沿海么?”
拓跋力微如此谨慎推阻,让高干也是内心颇为不快,这又不是他一家的事儿,刘备是所有草原军阀的大患。就算他的计谋规划有风险,那你能拿出更好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