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片坟地,当地人叫快乐公墓,咱们传统文化对这种地方很忌讳,但是在西方文化里却不是,墓地也可以抛开那满山的坟头灰色石碑,拥有独一无二的色调。
比如眼前一片被鲜花簇拥的白花边蓝色十字架,上面精致的彩色绘画与雕刻,碧蓝天空下的十字架群,细细欣赏都忘记这是一片安宁墓园。
最神奇的是每个墓碑下还刻着一首诗,爱丽丝蹲下,仔细辨认道:
在这个沉重的十字架下
躺着的是我可怜的婆婆
她本来能多活三天
我没有骗人,因为她一定会看到
从这里经过的你
请不要试着叫醒她
因为如果她回到家
她会对我斥责更多
但是我现在过的很好
所以她还是别回来了
待在这里吧,我亲爱的婆婆!
庄臣一挑大拇指,很好很强大!
充分证明婆媳关系是困扰全世界的国际难题,如果谁能解决,诺贝尔和平奖双手奉上。
在这里人们能找到归隐乡田的乐趣,陶渊明的那句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在这里十分贴切。千百年古老传统习俗,成为当地人生存根本,也许他们并不富裕,但是却拥有最原始的快乐。
回想这段时间的接触,感叹老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英国人显著的特点就是保守骄矜,表面风度翩翩,内心矛盾闷骚。作为异客生活在英国,恐怕会感到一种宁静、井然又有些冷漠的气氛。
一座座古老的、外壁已有些变色发黑的基督教堂,那座落在泰晤士河边的古堡式的伦敦塔,那镶嵌着直径二点八米的旧式大钟的议会大厦,无不显露着这个国家固守着一种传统风格。
加上终日不易见到阳光的阴暗天气,平添一种沉闷调子。至于禁止给老房子换窗,屋里常常是冷飕飕,最热也用不上电风扇,空调是什么更不明白。
我的家就是一座城堡,风可以进来,可未经我允许,任何人,就是国王女皇也不许进入。
许多人搬进新居时,第一件事是在房子四周围栅栏,把自己与邻居、与外界隔开,他人不可擅入。
有一句英语谚语:墙高出睦邻。
跟爱丽丝相处,最多听见的就一个词:sorry
所以产生矛盾,你说这里以保守著称于世,但未成年少女怀孕率竟然是世界最高;白天沉默内敛,可每当入夜,酒吧间间爆满,充斥着欢声笑语……
你说保护**,却对不认识的路人也都表现得彬彬有礼,亲切友好。尤其在生活节奏不太快的中小城镇里,走在外面,迎面过来的路人总会和你打招呼。
公车上和店铺里,不认识的人也会和你聊上几句。当然必须从谈论天气开始。每当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只要对面有车开过,不论年龄大小,司机无一例外地伸出手来做手势和对方打招呼。
一旦有身体或行李的接触,被撞的人往往还抢在对方之前道歉。
进出建筑时,走在前面的人永远会扶住门,等待后面的人经过。
有交通灯的路口,无论有没有车,人们都等绿灯才过马路;在没有交通灯的路口,永远是小车司机微笑着挥手让行人先过。
说白了在礼貌表面下,隐藏一颗自大的心。虽然他们自己不一定承认,但骨子里有种深层次的优越感。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也不能怪我们,因为我们是英国人。
美国人有句话说的好,英国失掉一个帝国,却没有找到一个角色。
因为政治和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只能在言谈举止中找到平衡。当告诉他们自己来自大陆,总忍不住问港岛现在的情形?
言语间那种关切,透露出一些淡淡遗憾和不甘。就好像自己家的一间屋子现在别人住进去,忍不住问别人那屋子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