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阿尔及利亚之行后,拿破仑四世直接将所有问题都归结到了——官僚渎职、**上。
国有农场土地虽多,但是粮食种植面积不大,真正的意义还是带动作用。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聪明人,政府在推广钾肥,国有农场又在大规模使用,自然有人敢冒险了。
尤其是政府中的官员,最先接受了钾肥,在自家的土地上使用。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奥地利去年粮食产能大幅度提高。
最终的增产数量,并非农业部估计的百分之三,而是百分之六点七。
当然,这也包括新增耕地面积,带来的粮食产能增加。
不要小看这个百分之三点七的误差,以奥地利的粮食产能基数,这就是几百万人一年的口粮。
加上英法各自的农业计划,增加了殖民地粮食产量,减少了粮食进口。
最终的结果就是,俄国人粮食出口减少了,国际粮食交易市场的价格不升反降。
如果说粮食价格下跌,还可以接收。那么纺织品、钢铁等多种商品价格也跟着下跌,这就让弗朗茨看不懂了。
这可是战争年代,英法两个大国的鏖战,战略物资的价格怎么可能下跌呢?
拿着手中的文件,弗朗茨难以置信的问:“你们确定这份物价清单没有拿错?”
经济大臣莱因哈特:“陛下,我们已经进行过多次确定了,上面统计的确实是一季度的平均物价。
不光是国内的物价没有上涨,实际上全欧洲都一样。除了去年战争初期物价上涨一波外,一季度的物价是市场恢复了理性。
英俄战争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并没有我们事先预想中那么大。尤其是对物资的需求量,远比我们计划中少得多。
英国人暂且不论,他们可以依靠国内生产。俄国人的进口量不足,经济部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沙皇政府提前进行了战争准备,很多物资都是战前购买的,我们去年的出口贸易清单可以证明这一点;
其二、阿富汗战场上的物资消耗量,远比我们预料中的要小。
我咨询过参谋部,俄军物资消耗量减少,一方面是受限于阿富汗的地形,不利于重武器展开;另一方面是英军太无能,没有爆发势均力敌的大战。”
这个答案,令弗朗茨无话可说。战争强度不够,物资消耗量自然不高。
本来消耗量最高的粮食,但是俄国人不缺,根本就不需要进口。英国人又可以从印度筹措,犯不着从欧洲运过去。
收到英俄战争爆发的消息后,全欧洲的资本家都放开了手脚扩充产能,企图大赚上一笔。
怎奈产能上去了,两大交战国进口的战略物资却赶不上预期,这就悲剧了。
自由贸易时代,无论是商品,一旦市场上供大于求,价格下滑就成为了必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