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雁门之案,令是京师朝局动荡,皇权和世家明争暗斗。他们利用自己的话语权,颠倒黑白,造谣中伤,想要影响刘羽的名望。
汉代的识字率不高,因此可以读书识字,看懂邸报新闻的人都是读书人。这些人显然也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但屁股决定脑袋,这些人多是世家子弟或与之关联的寒门。
因此哪怕他们明知道这其中有造谣中伤、断章取义,要么跟风黑,要么保持沉默,真正为刘羽,或者为并州雁门之案陈述真想的人,少之又少。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才是人性!
至于那些黔首百姓,诚然,刘羽的改革,推动了大汉的科技发展,并且也令天下百姓们有“再无饿殍”的可能,这些底层百姓,是最感激刘羽的!
可问题是,底层百姓没有读书识字,他们识字率不高,一切的诏令情报,都需要官吏读出来,这就有被带节奏、引导思想的可能了。
并且因为读书少,民智没有打开,他们缺少思考能力,或者说每日每夜的操劳,为了一家奔波、为了苛捐杂税苦恼,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
就好像现代工厂中的工人,每天都在流水线上干着同一件事情,那种对未来毫无希望的重复工作,以及活的人不如狗的生活,令他们对生活缺少一种希冀。
这些人麻木、悲观、绝望,甚至已经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他们不是在生活,仅仅只是活着。
你让这些人去思考未来?去思考情报新闻中更深层的涵义,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他们喜欢简单直接粗暴,所以很容易被造谣中伤的媒体引导节奏,如果缺少监管,那么大数据生活下,只会出现想让你看什么才会出现什么内容的情况。
其实这也是一种信息不对等的原因!
汉代的黔首百姓也是如此。
更有甚者,推波助澜。
比如世家的“喉舌”——月旦评。
他们对并州雁门之案给出了评价,当然是造谣中伤的评价,并且给刘羽评价“一州刺史,监察百官,需公正贤明,然刘鸿渐,任意妄为,令人愤慨!”
月旦评的号召力极强,甚至大汉朝廷举孝廉的途径之中,有一项“名望”,就需要通过月旦评的评价来抉择。
曹操当初为了得到月旦评好评,不惜拔剑相逼。最后终于得到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因此名声大噪,响彻天下。
可想而知,月旦评在读书人,在大汉高层眼中的地位,以及它评价的重要意义。
这就相当于“官方宣传”,而现在,他们对刘羽的评价“任意妄为,令人愤慨”,无疑将屁股坐在了世家这一边,不惜在颠倒黑白,造谣中伤。
月旦评,相当于要毁了刘羽“身前名”!
对此刘羽倒是没有在意,反正他在世家之中的名声已经每况愈下,债多不愁。但这么被动不是他的为人操守,借此推动了他建立“宣传公关部门”的动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