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小心一点,这里很脏的...!”
赵港生走在前面,小心翼翼的护着何雨柱,看着赵港生的样子,何雨柱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这位赵港生是本地人,但是他是本地的穷人,以前就是住在香江的木屋。
木屋又叫寮屋,这里和寨城一样,也是从外面来的人住的地方,但是和寨城不一样的事,这个木屋是香江政府管理的,1953年圣诞节石硖尾寮屋区发生严重火灾,不少寮屋被严重烧毁,逾五万人一夜之间无家可归,这个时候,不列颠开始把部分灾场夷平,兴建两层高的平房以临时安置灾民,及后利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更牢固的房屋。
1954年底建成首批共八幢六层高的徙置大厦,便是首个香江兴建的公共屋邨,名为石硖尾邨,幷且改变房屋政策,兴建公共房屋安置居民,寮屋在本地的数量才受到控制。
有人会问,这寮屋是不列颠人弄的,是不是会比寨城要好很多?
怎么说呢,这不列颠人其实都不是好东西,根据赵港生所说,一间寮屋的大小,就是120尺,住5個或以上的大人的标准。
父母就住在这边的床上,家家户户都会搭一个小阁楼,子女会睡在上铺,怎么爬上去呢?就有一个桶,他们用来做楼梯,这个桶也都可以用来储水,储棉胎,甚至可以当成凳子坐。
如果你不够5个人,你只可以占用一边,所以就出现“一屋两户”的情况,有两户人家住同一个单位。
第一代的公屋条件简陋,居住空间狭窄,住屋内没有独立的厕所和厨房,只在楼道中间设置为数不多的厕所和盥洗室,供每层居民共同使用。
一栋楼大约有300多人,男厕有三格,女厕也只有三格,你都可以想象当时的卫生环境是怎么样的。也都有一个公共的取水处,洗衣服、洗菜,所有用水的全在这里。
有很多居民利用这个地方来打麻将。因为1963年香江发生大旱,最严重的时候,四天只供应4小时的水。
赵港生一家大小包括小男孩都要出去担水,供全家4天的使用。
也正是因为这样,赵港生很珍惜现在何雨柱的司机工作,这份工作可以让赵港生带着自己的家人离开寮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