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一场巨大的地震,直接造成死亡人数达27万人之巨。地广人稀的西北荒僻之地,地震死亡人数竟超过某山大地震,足见其惨烈。
当时居住在四九城的鲁迅先生在日记中记下了这样的一笔:“夜地震约一分时止”。
只是先生不会想到,他记下的是千里之外大地震传导到四九城的余波。
巨大能量瞬间释放,在黄土高原上撕开了一条长达237公里的断裂带,跨越甘宁好几个县。它们穿越山梁,横跨沟谷,不受任何地形和岩性的影响,按着既定方向伸展。
至今,在极震区乘车而行,许多像被利斧劈过一样的山体次第进入眼帘,部分留在原地,部分却分离出去。90年的光阴都没有能够湮没当年大震留下的痕迹。
地震博物馆内,有一株1:1复制的震柳模型。
这是一棵500年树龄的古树,生长在海原县西安镇哨马营村。地震断裂带刚好从树的中间穿过,生生把两人合抱的树体撕裂成两半。
类似的遗迹在海原俯拾皆是。典型如海原干盐池一带,大地在震后出现严重错位,其中最明显的标记就是田埂。唐家坡12条石垒田埂原本是南北走向,被地震断层横切后,田埂被断为三四节,最大的位移达7.4米。
而唐家坡东侧,干盐池盐湖南缘的断层骤然升高2米以上,引起湖水北移1公里之多。
除了这些大地的伤痕,更细致的记录留存在文字之中。
国际饥饿救济协会的霍尔等三人在地震两个多月后进入震区。他们拍摄了大量的震害照片,并留下了生动的文字描述:
在丝绸之路的一段上,山峰在夜幕下移动,巨大的地裂,山崩如瀑布般一泻而下……突然间,他们听到来自地下的怒吼,同时感到大地剧烈的抖动,他们一会被抛向东北方向,猛然间又被颠向了西南方……天刚蒙蒙亮,他们爬出来时,发现了巨大的山体滑坡,吞噬了无数的村庄,覆盖了肥沃的平原及谷地,淤塞了河道,山谷变成了湖泊,大山在一夜之间移动到了别的地方。
当时的人们被这突兀的地震惊呆了。他们惊奇地叫道: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