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封奏疏,万历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劲。
从隆庆开关之后,大规模的倭寇事件已经很少了,尽管还有一些,但不成气候,只要朝廷能够认真防备,就掀不起风浪来。
可是现在,怎么突然之间,倭寇的数量就与日俱增?这不正常,很不正常。
根据奏疏上的内容来看,倭寇起来的时间,似乎与抄家抚宁侯的节点很近,莫非,这里面有什么隐情?
事实上,这两者之间有很深的关系。
抚宁侯等人在海澄县有着大量的海船,和当地的那些走私贩子有不小的交际,万历派人查封了抚宁侯在那边的资产之后,无意间触动了他们。
后来,户部又因为海澄县督饷馆上缴赋税数量不足,派人诘问,加重了那些走私贩子的恐慌。
为了避免手中的利益被查,于是当地的那些走私贩子们又开始在海面上兴风作浪。
在威胁朝廷的同时,毁灭之前留下来的痕迹。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福建那边的倭寇数量,这才与日俱增。
随着倭寇的兴起,那边的商船一时间无法出海,只能缩在港口之中,严重影响了海贸政策,使得税收不断下降,损失越来越大。
“倭寇倭寇,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倭寇!”万历看着手中的奏疏,冷哼不已。
万历之前就对海澄县那边的事情有了安排,等到朝廷京营兵马练出来后,选一大将前去调查,谁要是敢阻拦,直接用武力强推。
道理讲不明白,那就用武力横推。但如今,京营尚未训练出来,兵马尚未强健,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万历想了想,将奏疏翻到最后一页。
最后一页是张居正的票拟,内容很简单:“严防倭寇,以静制动,减少出海,严防死守。”
简简单单就这么几句话。
看上去有些草率,可也是现在最合适的方法。
事情要一步一步的去做,不能操之过急,一下子把战线拉的太长,容易出现问题,不能操之过急。
想到这里,万历把奏疏又交给了张宏,说道:“就按照票拟上的来办吧。”
张宏接下了奏疏。
就在这时,万历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陈增前几天刚刚带着手下南下福建,前去处理抚宁侯海船之事,现在那里又生出这么一档子事,肯定会生出事端,恐怕此行不会太顺利啊。
又是一个多事之秋,不过,陈增头脑灵活,心思缜密,应该不会出什么太大的问题。
只要能把抚宁侯的那些船只搞到手就行,目前也不需要出海贸易。等过了这段时间,京营的士兵训练的差不多了,去一趟福建,把那边的事情解决掉,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接下来,应该加快处理户部之事了。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就是深秋,天气一天比一天凉。
深秋时节,天气干燥的厉害,风也变得凛冽。
张鲸终于带着周藩宗室弟子回到了京城,这次,一共带来了三十名宗室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