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车子一直往前开,边上的玉龙喀什河段到处都有机械和人在挖玉找玉。
挖玉找玉的人一多,自然就形成市场。一些精明的小买卖人把生意做到这里,干枯的河床上俨然就是个小集市,卖饮水、馕饼、羊肉、水果的应有尽有,还有专门在这边守候的买玉人。不仅如此,边上停着许多大巴,是专门等候在这边接挖玉找玉的人回去的。
河床上,有数不清的维.吾尔汉子、老人、女子,甚至包括小孩,都是肩扛镐头,手提铁锹的在挖玉。
由于多年开采和捡拾,和田河滩上的玉石日渐稀少,早已没有可能像周穆王当年西巡到昆仑“取玉三乘”、“载玉万只”的盛况。
几个精壮的维.吾尔汉子,干几天才能在旧河床上挖出房间大的一个坑。这个坑里的每一块石头经过他们的手指梳理后,有时未必能得到一块好玉。但即使如此,他们每天还是卖命的挖着,只希望从这一堆堆石头中发现他们想要的东西。
市场上,一只半尺见方的羊脂玉壶,价值280万元人民币,而且还在不断升值。
利益的驱动,使得他们不理会头顶炎炎烈日,亦不理会尘沙漫天,只是在不可穷尽的似曾相识中分辨寻找宝玉,可以说这些石头中承载着他们的梦想和希望。
一切奇迹都在未知中等待,这是一种具有深深宿命性的劳作。
谁都可能一无所获,谁都可能在一瞬间得到回报。因此谁也不敢怠慢。
开车的途中,阿基比格告诉蔡鸿鸣,他的一位朋友投资了数万元在玉龙喀什河寻玉,结果四十天过去,还是一无所获,而这样挖掘每天需要1000块的本钱。可当他朋友毫不犹豫地投入到第四十一天时,一颗16公斤的羊脂玉出现在他面前。
在和田寻玉,不仅仅是和石头打交道而已,还是在和自己的耐力、信心拼搏。
车子在省道行驶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到达蔡鸿鸣找玉的地点。
他们下车。将牦牛赶下去。把携带来的东西紧紧绑在牦牛上,就跟阿基比格告别,踏上寻玉的旅程。
这边虽然距离和田几十公里,但仍然有人到这边来找玉。蔡鸿鸣等人骑着牦牛往前走没多久。就看到一个老人拿着一块刚找到的玉料对着阳光开心的笑着。笑得脸上皱纹褶子都足以夹死蚊子。
那是一块青花玉籽料。质地细腻,黑白分明,块头大。起码值几万元,怪不得他那么高兴。
这也坚定了蔡鸿鸣等人找玉的信心。
又往前走了一点,蔡鸿鸣等人就跳下牦牛,开始在河岸边上寻找起来。找了一会儿,蔡鸿鸣忽然想起一事,连忙说道:“咱们说好啊!谁找到的玉就是谁的,免得到时候分赃不均打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