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听令,我等回师,清君侧,正朝纲。”
“谨遵将军令。”众将纷纷回应,脸上带着狂喜。如今大军虽广,但战心不齐。
若逆了众将之意,一意孤行,一旦平乱不顺,溃败便在眼前。以如今大汉局势,不独揽大权,整顿朝纲,大汉必亡。
汉林殿内一角,朝中诸重臣纷纷汇聚于此。前方有龙头戏水,吞吐道道水流。
水流之中,正是众多考生的经历影像。重臣李中和看着水幕,心中叹息。
大汉六百年基业,如非意外此番规模的殿试,怕是最后一次。但是,汉帝却......唉,哪怕是在这等重要的日子,依旧顾自宴乐。
此番考卷,乃汉朝最后的国运所化。预测未来三十年走向,化作幻境,以选能人才俊,中兴汉室。
可谓是汉室能否中兴的关键。可汉帝......
“好一个清君侧,正朝纲,怕不是要回京谋逆。”
“这是要排除异己,独揽大权啊!”
“这五年是杀得人头滚滚,如今独揽大权,十七路反军,更是平了十三路。剩下几路,不过小打小闹,已然成不了气候。我看接下来,怕是要登基称帝了吧!”
“此子谋略过人,战法无双,但是......谋逆之臣,不取也罢。”
“......”周边众臣之语,纷纷扰扰。李中和心中越发烦躁。
“无需多言,且看便知。”......
“万胜!万胜!万胜!”大军战阵严密,伴随着战鼓,大步向前。汪国端坐于战车之上,目光冰冷。
“恭喜丞相,今日内襄阳可破。襄阳一破,赵贼便平。余者不足为惧。届时,天下一统,丞相只手挽天倾,遍数史书,无任何一人可比。凭此功绩......”说到此处,谋士顿了一顿,扶了扶头上发冠。
“可令汉帝退位,丞相!”
“住口!”汪国冷冷地打断了谋臣之语。
“本相之心,天地可鉴,岂容你胡言乱语。念你功绩,饶你一命,回家养老去吧。”
“丞相!丞相不为自己考虑,当为子孙后代计。他日丞相故去,新皇登基,为子孙之祸。丞相一人身死,连累九族。”汪国微微一叹,目光停顿:“本相之心,你跟随多年岂能不知。走到这一步,实乃时势所迫。如今,襄阳将破,天下即将一统,于我却是无喜。这些年,南征北战,东奔西走,只为汉室中兴。眼下汉室将兴,你我都晓得,如今更进一步便是荣登九五,御宇天下。但......我心不喜。”
“遍数史书,如这般开辟新朝者,数不胜数!可,匡扶旧朝,还政于帝的事迹可有?”
“没有。”谋士冥思苦想许久,这才苦涩道。
“正因没有”汪国哈哈的抚掌一笑,语气不复刚刚低沉,嘹亮无比:“我正是要走前人为走之路。”
“青史之上,超越我者,还有何人?”
“哪怕如大汉太祖,英明神武,但仍有大秦太祖可以比肩。”
“开辟新朝,不过享受富贵几百年,而青史留名,万载之后,世人谁有知大汉太祖,但却依然知我。”
“而子孙富贵,只要死我一人,新皇登基不会为难丝毫,反而要裂土封王,与国同休,以此树立榜样,鼓励后人。”
“我这一生,享受过沙场征战,享受过荣华富贵,也尝试过权倾天下。此生足矣!”
“但求我之光芒,冠盖青史!”......汉林殿内,众重臣久久不语,震撼无比。
许久,一道声音才打破中间沉静。
“好一个,冠盖青史。状元已定,哈哈哈哈,大汉可兴,大汉可兴啊!”汉历609年,汪国中新科状元,进士及第。
汉历615年,天下大乱,流民遍地,皆揭竿而起。同年,汪国掌禁军神卫。
汉历616年,时局糜烂,禁军神卫奉命平乱。......汉历617年,朝臣腐朽,神卫军回师一击。
清君侧,正朝纲。汉历623年,天下大统。正当当年老臣以为汪国将还政于帝,中兴汉室的时候,汪国携只手挽天倾之功,改朝换代,登基称帝,立国号为周,定都雒阳。
登基那日,汪国站立高台,遥望远处,目光冰冷。高台之下,人群密密麻麻,皆为周朝之民。
“终究,还是败给了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