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坐在医院大厅的椅子上三两下把手上的炒饭给扒完。
张安找了医生问了下情况,正骨完成再打石膏下来大概要两个多小时的样子。
看了一下现在也没有需要自己在医院帮忙的地方,所以张安就想着到街上去卖会儿樱桃再来。
“双林哥,嫂子这边时间还早,我去我朋友那边一趟,既然嫂子不用住院,我待会在三点之前过来接你们。”
张安估摸着时间,自己去两三个小时差不多就能回来。
“行,你有事的话先去忙,我们这边已经没事了。”
周双林本来还想给些钱给张安买瓶水喝或者买个冰棍降降温的,这外头的天气实在是太热了。
但是张安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跟周双林说都是自家人,出门在外能省一点是一点,不用那么客气。
张安一席话,让周双林感动的稀里哗啦的,人家不仅帮忙给送到医院里,忙前忙后的,还为自家考虑省钱。
这个人情不是一般的大,一般人帮忙送过来,吃喝你都要给人对付好,不然传出去以后你没道理的,下次没人愿意帮你。
张安倒是不在意这些,即便几天换一家人,张安也会这样做,村里大家条件都不好,能帮忙省一点是一点。
另外周双林家里跟自家关系还不错。
他的儿子周洋跟张安是小学到初中的同学,关系一直很铁。
虽然两人一直都是同学,但是从小到大,周洋每次看到自己,都是小安叔,小安叔的喊。
没办法,张安的辈分大,周洋的奶奶是张安的堂姑妈,还是那种比较亲的。
小的时候本来周洋也是直呼张安其名的,但是后面被周洋的奶奶抓着教训好几次以后,后面就一直喊小叔了。
那个时候张安也挺不来事的,每次周洋不叫他小叔,只叫他名字的时候,他就会去跟周洋他奶奶告状,所以周洋一直被自家奶奶耳提面命的教训,还不知道是张安在后面告的黑状。
但是后来两人都长大以后,周洋喊张安小叔喊习惯了,张安反而变得不习惯了,每次都跟周洋说喊名字就行了,不用叫小叔。
实在是有些孩子心性,这大概是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
农村人太在乎这個称呼上的礼仪,不管心里想什么,但是嘴上从来不想落人话柄。特别是家里的老人,生怕哪一步没做好,传出去会坏了名声,尤其是这种还算是比较亲近的亲戚之间。
当然了除了斜对门的老太婆家,张安对他们家是一家没有什么好印象了,小时候死老太婆经常找自家母亲吵架,动不动就开口咒骂,最离谱的这老不死的,还经常扎草人诅咒他们家,这辈子是过不去了。
张安开着车来到之前卖樱桃的地方,在来的路上已经从空间里拿出了几筐樱桃放在车座上。
回到家里嘛,至少不用负担额外的开支,照顾起来也要方便很多。
回去的路上张安车就开的慢了很多,上午来的时候是特殊情况,需要争分夺秒,现在不急了就慢慢开,安全还是最为重要。
到了村里,张安把人送到周洋家大门口才走。
张安回到家里,把买来的凉皮跟罐头递给了自家母亲。
“你吃饭了吗,要不我给你做点吃的。”
王芳看到张安这会回来,先问问自家儿子有没有吃饭。
“妈,我们在街上已经买了吃的了,不用做了。”
“妈,这两瓶罐头晚上你拿去看周大嫂子,再带一些鸭蛋,这个凉皮待会就做了吃了,做个红油辣椒拌凉皮,我们家菜园子里还有折耳根跟小葱,晚上弄一些来拌着吃。”
王芳接过张安递过来的东西,她也没说张安喜欢乱花钱,因为今年张安一家挣了不少钱了。
随后想起了去医院的周大嫂,朝张安问道。
“你大嫂子没什么事吧?”
“情况不算太差,虽然骨头断了,医生给打了石膏,但是不用住院是最好的结果,回家来好生休养,但是短时间是下不了地了,地里的庄稼今年得靠双林哥一个人了。”
“哎,能有什么办法呢,这人的运道不好走来遇到了,伤筋动骨一百天,是需要好好休养一下了,回来也好,家里做什么都方便些,自己也能找点骨伤的草药吃一吃。”
张安在家休息好了以后,就提着把锄头到菜园子里去挖折耳根。
折耳根、芫荽、小香葱一样都不能少。
这些折耳根是张安从山上挖回来的,吃不完就埋在园子里的,没想到能生长的这么好,以前每次想吃的时候都要去山上挖太麻烦了,现在好了,想吃了就提着锄头到园子里去挖就行。
晚上的晚饭当然是吃凉皮了,张安拌了满满的一盆凉皮。
里面浇的王芳自己做的红油辣椒,张安自己放了很多切碎了的折耳根和香菜,还放了些酸菜。
在张安眼里,这就是世上难得的美食。
张安吃起来比街上大姐卖的还好吃,原因是张安家的红油辣椒是王芳亲手做的。
她做这个红油辣椒可是有自己专门的配方,不说吃,光光是闻着都很香。
村里谁家做大席都会请她帮忙做一锅油辣椒。
以前的时候,王芳做油辣椒就只是油跟辣椒,最多加点花生米和炒豆子,但是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每次熬制红油辣椒的时候,张安都会买一些肉切成肉沫一起熬制。
所以现在张安家的红油辣椒可以当做调料来用,也能直接用来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