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稿子投出去,也不得安宁。
这里,周毅讲了一个以前化院的案例,那时有两个研究生跟着导师做项目,做得很顺利,接近尾声的时候,导师在学术会议上没憋住,吐露了些许研究进展,结果就是一个月后,该项目被某实验室抢先加急研究并发表,而那两位研究生,过了很多年才毕业。
虽然谁都知道这是在偷东西,但人家就是说自己正在进行同方向的研究,从来没参加过什么学术会议。
这其实还算好的了,事情的起因毕竟是你自己嘴不严。
更加防不胜防的是“审稿人”出手。
一些混蛋审稿人,完全可以毙了你的稿子,而后拿你的东西改改凑凑,变成自己,或者交换给自己人进行发表。
即便不这样,在发现你的研究与他的利益集团重合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压下不发,让“自己人”加班加点抓紧发表。
这些恶行并不仅限国内,国际学术圈同样屡见不鲜,只是99%的时候都抓不到证据,外加审稿人也会看作者出手,通常会选择迫害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团队,如果是大佬挂名,那就犯不上了。
缘于此,周毅的策略是,但凡发表前的成果,永远不要对外透露任何细节,如果有人问起研究顺不顺利,就回答“基本顺利,等发表吧。”
当然,正常情商的人也不会这么问,就好像见面就问你有多少资产多少存款一样,绝对的熟人之间,也仅在气氛十分到位的情况下才敢这么聊。
但是,如果对象是史洋则不尽然。
史洋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傻小子的气息。
随口问一句“进展如何”,这逼搞不好真的会把实验数据喷你脸上。
周毅最后问道:
“所以史洋,有人问过你什么吗?”
史洋又急又恼:“除了那张图片,我真的什么都没对外吐露过。”
“周老师又没说你吐露。”领袖在旁仰头道,“有没有人问过你,是在看有没有人有这方面的动机。”
“哦哦哦。”史洋揉着脑袋道,“那太多人问了……我发了这个朋友圈,至少二十几个人问我发的是啥……”
领袖追问道:“其中有几个蓟大的?”
“七八个吧……不过都是化院的,跟这事儿都不挨着……”
“行了,史洋没透露就好。”周毅正色道,“这件事你们也长个教训,未发表的科研内容永远都是核心机密,分毫不要透露,并且要格外提防打听的人,这些话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但我不介意多说一次,有必要的话以后还会重复。”
几人连连点头称是。
“唉,第一次就有这种教训,也不是坏事。”周毅这便挥手告辞,“你们也别再深挖了,这种事99%都会无疾而终,更何况就算挖出来也只是一个未遂,有时间还是多学习,多找新的课题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