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河有浮桥,可容人马速通,然渡江只有乘船,耗时颇多,必为王言所趁,南下之军民,未必强于袁绍下河南。江南更有刘备、刘表、袁术三家盟好,攻我渡口,至今未休。兵力不足,我等必亡。
况王言大军几十万,今渡河之军不过七万,且不提敌军战力、武备更甚我等,便是能战胜渡过之敌,如何便能往攻河北?王言有谋略,更乃勇过吕布之绝世猛将,若其亲临战阵,又当如何?
故攸亦以为,下江南乃必然之举,主公切勿为洛阳所惑,宜当速行。”
这叔侄二人的说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虽然武将仍免不了叫嚣,但是还有袁绍旧部现身说法,‘昔年颜良、淳于琼等皆与尔等无二’,投降的文丑躲在角落,眼观鼻鼻观心……
效果肯定是有的,毕竟他们打袁绍前前后后打了三年。但若是去除了冬日里,袁绍军队龟缩城中的时间,王言打败袁绍只用了三个月。
他们才刚战胜袁绍的骄傲、自满,多少有些不值一提。
不出意外的,经历过一番嗡嗡嗡的激烈辩论,最终得出了一个共识,赶紧跑。
老曹没说话,他当然也是有几分自得的,但是王言太恐怖了,手下们你一嘴我一嘴的,也就把他阎王爷面前上个吊的找死念头打消了。
收了袁绍旧部,老曹自然也知道了不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当年王言的本意是因为见袁绍又抢了兖州,打算出兵逼迫袁绍南下,就没想打大仗。是当时的袁绍比较膨胀,再加上当时的主战派叫嚣的厉害,最终这才使得袁绍尽出精锐,真的跟王言打了起来,最终狼狈的跑到了河南,败在了他老曹的手上。
成功的人自然是善于学习进步的,所以老曹也吸取了袁绍的经验教训。就是如今他的实力实在是壮大了,打败的又是袁绍这个昔日的老大哥,有时候难免的就自觉忽视了其他的,自信上头,这也是人性。
但老曹超出常人的地方就在于,他能控制,能够压制住迫切的想要检验一下实力的心。也实在是王言太强,他要是真的如同袁绍一般豁出去干一把,若是败了,正如荀攸说的,他能带走的人绝对不多,即便是到了江南,也干不过刘备、刘表、袁术,早晚是个死。
投靠也是一样,反正换他自己,他不放心。袁绍自杀的必要性,同样也是他老曹的必要性。
“诸公皆欲南下,此策最为稳妥,王言势大,非集江南之力不能相抗,便如此行事。乐进、于禁、徐晃、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
老曹开始排兵布阵,安排撤退事宜。
事实上他们的行动一直都是在进行中的,只不过就是速度比较慢,因为他们内心中还是想着再种一年地,多一些粮秣,也好好修养恢复一下战力。
主要在于他们以为王言会慢慢的经略青州,他们这边也有时间缓缓布置。却不曾想到,这一次的王言竟然直接就要河南。
不过虽然做好了要速速下江南的决策,但老曹又有几分不服,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要试探一下王言军队的战斗力。毕竟没有打过么,不打一打,觉都睡不好。
确实是太丢己方的气势了,该较量总要较量一下……
感谢(道冲渊兮湛兮)大哥打赏1500币支持。
日常感谢投月票的好哥哥们支持、
感谢投推荐的众位哥哥们支持、
感谢默默看书的大哥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