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和石油资源的角度看,定都长安的确最适合。可问题是? 长安开发过度? 水土流失严重? 关中不再是金城沃土了,还能担负起一个大国首都吗?粮食运输就是个大问题。”
李洛笑了笑,“所以说,先入为主害死人呐。你去过现在的关中没有?和后世根本就是两码事。看过历史地图没?关中直到明初? 还是郁郁葱葱? 植被丰茂。”
“关中退化严重,就是在元朝。元朝统治关中一百多年,养了一百多年的马!西安在元朝叫奉元,这名字可不白叫。关中平原? 渭水和黄河两岸,长期养马十几万匹!关中长期是忽必烈的封地? 他就是靠关中的马力和物力争夺汗位的。”
“赵匡胤和忽必烈都曾想定都西安。赵匡胤是因为弟弟反对,有心无力。忽必烈是因为要控制漠北老家,所以最终放弃。”
“就是朱元璋也曾想定都西安。他曾写诗说: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既洛阳。他派太子朱标考察关中。朱标回来后上奏《经略建都表》,奏请营建长安。这说明什么?说明起码到明初,关中虽然因为元朝长期养马遭到破坏,但仍然能做都。”
崔秀宁笑道:“那朱元璋怎么又放弃关中了?”
“问得好,有分教。”李洛来劲儿了,“有两个原因。第一,朱标从关中回来,还没开始营建长安,就病故了,那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非常悲痛,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第二,秦王朱樉的封地正是在西安,乃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强藩,史记秦王‘富甲天下,拥资千万’。他得知老爹想迁都长安,怕自己的封地没了,就跑到朱元璋面前哭泣反对,哀求不要迁都。朱元璋大怒,将他囚禁起来,准备废了他。朱标死前求情,才放了他。”
“这两件事,加上其他事,营建长安的事就暂时搁置了。不过,一直没有废止,到了建文朝,还有营建长安的计划。可是一场靖难之役,朱棣夺取皇位,铁了心要迁都北平,这才成就几百年北京城。北京成为明朝都,偶然性太大了。至于清朝,人家老家就在东北,当然要立北京为都。”
“我们呢?我们既不是朱棣,老家又不在东北和草原,干嘛要立北京为都?”
崔秀宁想了想,“好像唐朝的时候,皇帝就曾经常率文武百官去洛阳,叫什么就食,据说是关中的粮食不够吃,是不是真的?”
李洛笑道:“这是真的,逐粮天子嘛!唐高宗就曾三次去洛阳就食。的确,虽然关中富裕,可当时人口太多,经常灾荒,粮食不够吃。可是,这不是根本原因。”
“早在秦朝,关中就经常粮食不够吃,所以肯定不是灾荒和人口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