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八年前的事情了。那还是熹平年间,汝南袁绍袁本初的嫡母去世,我前往汝南吊唁之时,与丁子厚见过一面。”
“这么说,这丁子厚与袁家交厚?”
“好象不是,当时丁子厚还只是一个刚刚束发的童子,跟在他师兄身边而已,他的老师是前度辽将军徐淑,他师兄徐璆徐孟玉现在就在洛阳做太尉掾。
当时他们是与汝南许邵许子将一起,这徐孟玉早年也在洛阳读过太学,与许子将极为交好。
不过这徐孟玉性情很是刻板,太学之时,与我和袁本初虽然也偶有往来,却并不投契,他去袁府吊唁,应该只是适逢其会。”
曹嵩听到丁宽与袁家并无太深瓜葛,才点了点头,“孟德,你既然看过这《农书》,可有何感悟?”
曹操此时已经二十七岁,此前也曾出任过顿丘县长,目前在洛阳做着议郎的官职,已经是正儿八经的大汉官员。听到曹嵩所问,正色回答:
“这《农书》主要论述农耕之术,内容包罗万象,几乎覆盖了我大汉所有的耕作之物。且书中所载,十分详尽,如果书中所载之法确有实效,又能够在大汉广为采用的话,大汉之钱粮产出有望提高两三成。
农者,国之本也。这《农书》所言如真的有效,巩固国本,功莫大焉。日前我去看望乔玄乔公,他也在观此书,而且颇为赞叹。
大人既为大司农,何不着人验视此书所载,如所载为真,则可以行文州郡,推而广之,也是大功一件。”
曹嵩虽贪,却不是昏庸官吏,反而久经官场,老奸巨猾,较之年轻的曹操稳重了许多。
摇了摇头“孟德所言过于乐观了。我早已着人尝试此书中之法,那书中所记载的曲辕犁、八牛犁等农具,也已让工匠打造完毕,正在试用。
只是这农事不比其他,一年只能耕作一季,验证改良农耕之法耗时漫长,且《农书》中也有言明,其中所载之法,皆基于扬州酷暑之地的气候、土壤,移入中原尚需根据中原的气候、土壤不同,再做改良。
这《农书》推广之事宜缓不宜急,最忌急功近利。这农耕改良之法贸然全面推广,一旦出了差错,弄不好就是大面积的绝收,极易激起民变。
若如此,别说大功,这是要抄家灭族的罪过。
农耕改良,非十年之功,难见成效。要达提升国本之效,更需二三十年方可。届时,我那里还会在这大司农之位上,恐怕已经化为黄土了。”
“那岂不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别人做了嫁衣裳?”
曹嵩自信一笑“我曹家树上的果子,岂是别人想摘就能摘的?
我们先不动声色小规模试验几年,三五年后,带验证无误,我自会上书天子,安排我曹氏族人负责推广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