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丹阳的好兵源都在丁宽手中,能够入曹操麾下的,都是被丁宽挑剩下的。这些丹阳兵跟着曹操北上不久,到了龙亢,直接就哗变逃散了,把曹操的腰都给闪了。
曹操也不愿再回酸枣,干脆率领着剩余的千把人,去了河内,投到袁绍麾下。
曹操走了,酸枣的联军也没有维持多久,十来万人马,聚集一处,人吃马嚼,要多少钱粮供应?很快,酸枣联军中储备的军粮就吃光了,也没有人肯从自己的地盘再运粮过来,于是就只能一哄而散,各回老家。
酸枣联军的不堪,还不止如此,很快这酸枣联军的内部就内讧了起来,兖州刺史刘岱直接斩杀了东郡太守桥冒,并派了一个叫王肱的,领了东郡太守职位。
这个刘岱敢于率先火拼,也是个有来头的。刘岱,字公山,东来牟平人,汉室宗亲。他的伯父刘宠曾任太尉,也是大汉的一代名臣。弟弟刘鹞,后来也做了扬州刺史。
刘岱身为汉室宗亲,出身三公之家,又担任兖州刺史,在这兖州兵马聚集的酸枣,自然想成为带头大哥,可惜偏偏这个桥冒居然敢不给面子。
桥冒是桥玄的族子,虽然不是汉室宗亲,但也同样出身三公之家。关键是桥冒也做过兖州刺史,是从兖州刺史刚刚升任东郡太守不久,是刘岱的前任。在兖州的资格、根基,可比刚刚空降来的刘岱,还要深厚的多。
讨董联盟,关东联军,能够组建起来,全靠一封伪造的三公文书。而桥冒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伪造三公文书,自然是野心勃勃之辈。
有了这封文书,讨董联盟成立了,关东联军也组建了。但是,盟主却成了袁绍。你袁绍牛逼,四世三公,你当了总盟主,这酸枣分舵的老大总要让我桥冒当当吧?
没想到酸枣的带头大哥又成了刘岱。他桥冒忙前忙后,冒了那么大风险,毛都没捞到一根。这搁谁身上都不愿意啊。在酸枣联军之中,桥冒自然是处处与刘岱不对付啊。
可惜,桥冒并没什么盟友。
酸枣联军中不是刺史,就是太守,刘岱借着刺史的身份,做个带头大哥,诸人还能勉强接受,毕竟刺史有个监察太守的职权。
你桥冒是太守,酸枣这里的除了曹操哪个不是?凭什么你桥冒就要高出大家一头,来做大哥?千万别说那个三公文书,大家还没追究你造假的罪责那。
酸枣联军,会盟之后,一直不肯真的进兵,不止是害怕董卓,内部权力没分配清楚,也是重要原因。大家互相不服气,自然就没法形成统一的意见,更不要说联军的统一指挥了,那还进什么兵啊?
哄哄烈烈的酸枣联盟,就这么毫无建树的星散了,真的是一副光怪陆离的闹剧。三国演艺中,诸侯讨董,虎牢关下三英战吕布,那么让人热血沸腾。却都是着名写手,罗贯中先生,为大家杜撰的爽文桥段,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酸枣联军散伙了,却把青州刺史焦和的腰又给闪了一下。焦和可是把手下的兵马全部带了出来,连守护老家的兵马都没有留。
酸枣军散,焦和无处可去,无奈之下,只好准备率兵先退回青州。但是,焦和聚集兵力,前来酸枣,就造成了青州的兵力空虚。
青州黄巾本来就惧怕囤聚在北海的丁宽,看到焦和露出这么大破绽,赶紧聚集起来。趁着青州兵力空虚,开始在齐国、乐安、济南作乱,并准备通过平原,北上冀州,去与黑山军汇合,逃离青州这个混乱的地方。
焦和回军途中,听闻黄巾又闹起来了,是又惊又怕。此时的青州黄巾,已经不想在青州待下去了,所过之处,简直如蝗虫过境一般,能抢的全抢光,带不走的宁可全部捣毁,沿途强制裹挟大量的百姓,不到一个月就把规模迅速膨胀到三四十万人。
焦和原本的治所是在齐国的临淄,距离北海很近,而青州原有的兵马,也分散驻扎在几个郡国,虽然之前青州黄巾闹的厉害,但起码这些县城还是在朝廷手中。
焦和率军离开青州之时,根本没派人通知丁宽,而是偷偷的抽空了济南、齐国、乐安的兵马。象青州黄巾这样的典型支线小剧情,丁宽前世也并不了解,因此可以说是毫无准备。
等到丁宽得到消息,知道黄巾再次开始大规模肆虐青州,真是又急又气,赶紧聚集兵马,向西突进,希望能尽快消灭这些骤然而起的黄巾,尽快平定形势。
此时焦和的兵马都在平原境内,丁宽派人给焦和下了严令,要求焦和必须守住平原国,严防黄巾北渡。
焦和就是个只会清谈的,哪里懂军事,听说几十万黄巾正朝平原而来,哪里敢应战,既然丁宽要求他严防黄巾北渡大河,那他就之直接自己先逃到河北去,美其名曰沿河布防,只留下了原本平原的官员,在大河南岸把守城池。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