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某要回长安,潼关以东便交给你与郭阿多,还有徐中郎将看着,仰仗强兵与洛阳的地理,好好收拾这两个不知晓天高地厚的小子。”
李傕应诺,他与董卓想的一样,并不认为燕北与孙坚会接受招降,尽管如今的局势对关东诸侯而言已不够乐观,但如果连这种局面他们二人仍旧要与西兵分个高下,劝降之法想来也是万万不会被他们接受了。
这么一来,明年春季还真是有那么一场大仗要打。
一战,也足够分出个雌雄高下了!
向李傕等人交代了今后的事宜没多久,董卓便冒着风雪在亲兵队的护送下一路向西直抵长安。眼下关东诸侯只剩下燕北与孙坚两路兵马还打算西进,无论如何都使得他们兵马蒙受了很大折损,剩下的不过五六万敌人,董卓已经不再将他们视作首要敌人。
甚至,从起兵开始董卓从未将关东联军当作主要敌人,那仅仅是一群乌合之众,与他们比起来,稳定朝廷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董卓亲自上阵之前,他永远都不会正视来自关东的敌人。
这个时代有数不清的将军,但说起军事才能,董卓当之无愧地能够排进天下前五。董卓不怕外部的敌人,他怕便只怕来自背后的刀刃。
执掌朝政越久,董卓越是风声鹤唳,那班朝中大臣在董卓看来才是各个凶猛如虎,远胜燕北孙坚的外部威胁。
至于白波贼?董卓才不担心他们,河东那个地方可是董仲颖的老地盘,洛阳政变前夕,他便拉着三千精锐在河东观望朝廷局势。河东郡眼下能够威胁到的仅仅只有烧成废墟的洛本无法扰乱三辅。
关东诸侯的起兵对董卓来说,从未使他畏惧与担忧,甚至没有对他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但是在内心的层面上,无论董卓愿意承认也好还是不愿承认,这场声势浩大的起兵改变了他的性格,甚至也在今后的岁月里改写他的人生。
掌控兵马,投机政变,由边疆走向中央,攥取足够大的政治资本。这是董卓为自己安排的名臣之路,如果没有意外,如果一切顺利,千百年后或许董卓的贤明仍然在人们口中流传。
为此他不惜在先帝病重时两次拒绝朝廷征召,率军驻扎河东郡以观望时局。在朝廷陷入混乱时以最刚猛威风的模样一举撞入天下的权力中心,暗中遥控朝臣免除没有太多威望与分量的刘弘当上司空。
在此之后,废掉没有能力的皇帝刘辩,改立有才能的刘协。至少在那个时候,他并不是打算做一个权臣,收买人心也好、对先前的朝局不满也罢,他任命贤才,亲信不过将校,朝廷的三公九卿与地方上的太守刺史之类实缺都留给有治政才能的士人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