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说:“七王之乱,这是一个多么鲜活的例子啊,是不是?”
李帆听的出朱元璋在这个问题上的执著,李帆说:“这也是那些鸿儒文豪们口中的以史为鉴了!”
朱元璋听了哈哈的笑了起来,他说:“以史为鉴?可笑地是那些人怎么看不见西汉建国时的豪杰呢?”
李帆一下子就想清楚了朱元璋后一句话的意思,果然,朱元璋接着说:“西汉建国之坎坷,恐怕是读史之人都能体会的,但是这也更映衬出当时创汉的风云豪杰们的不凡。 那一个个名字哪个不是名垂青史。 难道这些人杰们当初定下地祖制就没有一丝可取吗?只见弊,不见益。 难道这才是读史的态度吗?”无错不跳字。
分封制度的益处,恐怕是汉后诸王朝都刻意避免谈及的。
但是这种顾虑不适合跟刘邦有着近似建国经历的朱元璋。 从社会最底层白手起家的他们深知,既然自己可以黄袍加身,那么其他人也可以,而这种时候唯一能够让他们放心的就只有自己的儿子了。 而朱元璋效法汉制,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各地,应该就是出于这种考虑,但是这话却不是李帆能够轻易说出口的。
朱元璋说:“朕知道你顾虑,既然只是谈谈而已,再加上你岳父在旁,朕可以准你自由言语。 “
李帆对朱元璋地这个保证不敢太当真,朱元璋也清楚,不过看来朱元璋是想让李帆照实来说,朱元璋问:“那些千百年前地事情,咱们先不要说了,就说说本朝,你对朕分封诸皇子为王是怎么看的?”
李帆说:“本朝立国之初,四海刚定,但是北有蒙元余孽时刻窥边,各地也有流寇处处扰民,这个时候皇上派诸皇子在各地就藩也确实是起到了不小地作用,对于迅速稳定局势,恢复民生有不错的效果。 ”
朱元璋听到这里笑了,他对一旁的虚若无说:“若无兄,这两句话是不是听的有些耳熟啊?”
虚若无也是淡笑着看着李帆,不过没有说话。
朱元璋说:“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你们翁婿之缘还真是自有定数啊。 李帆,你知道吗?当年朕就分封之事问询若无兄的时候,他的回答和你的几乎一模一样。 当然了,说了这几句让朕好听的话后,是不是也要说‘但是’了?”
李帆说:“是的,随着时局的发展,这种在建国之初有着不小作用的制度就会陷入一个死胡同了。 ”
朱元璋说:“死胡同?这是意思?”
李帆知道自己下面说地话有些直言不讳,但是看着自己的岳父若无其事的对自己点点头。 李帆说:“这种分封的制度,在本朝也仅可能存在于洪武一朝了。 将来即位的新皇第一个想的就是将那些被分出去的权利再收回来,即使不敢违制地废黜分封制,也会想其他的办法让这种制度名存实亡。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