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说:“若无兄,没想到连这个理由,你们翁婿都是这般地一致啊。 ”
闷声了很久的虚若无说:“元璋。 其实这些你又何尝不知道呢?”
朱元璋说:“是啊,早在我有这个意思的时候。 我也就想到了会有你们翁婿所说的这么一种情况,但是知道归知道,该做还是要做的。 ”
李帆听了他们的谈话,也觉得应该是这样,分封制度的利弊,以朱元璋地眼光是不会看不出来的,但是他仍然坚持这么做也一定有他的想法。
朱元璋说:“我之所以仍然坚持这么做。 除了像你们翁婿所说的那样有利于建国之初的稳定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我原本是想带进坟墓中去的。 ”
说到这里,朱元璋在这碑殿之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分封制度在国势稳定之后弊端确实大于益处,但是却有另外一个作用!”
李帆看出虚若无撇了撇嘴角,李帆知道自己这岳父恐怕是猜出了朱元璋这隐含的深意,不过李帆却想不到除了战争之外还能带来。
朱元璋好像也猜透李帆地心思。 他对李帆说:“你是不是觉得那只会带来一场战争啊?”
李帆点点头,说:“是的。 ”
朱元璋说:“你想的没错,就是一场战争。 ”
李帆听了朱元璋这话,一时间没想明白。
朱元璋说:“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造就了汉文帝,也造就文景之治的根基,所以才有了汉武时期的爆发。 这就是战争地作用。 ”
朱元璋接着说:“以国制隅不是那么简单的,而当在朝的皇帝将那些分封出去的藩王制服之后,他才会发现原本让他心烦的战争却成为造就他的契机,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将有很大的提高。 经历了这些,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大作为的皇帝。 ”
李帆没有想到别的皇朝竭力避免的内战在朱元璋地心中却成为了造就皇帝地契机,李帆想起了朱棣,他说:“万一是一隅胜全国呢?”
朱元璋眼中暴闪出一阵骇人的光芒,他说:“如果是这样地话,那么这位在朝的皇帝就不具备统领我大明的能力,这种无能之辈也注定被更有为的人所代替。 ”
李帆没有想到朱元璋将优胜劣汰的观念移植到了这里。 哪怕那争夺的双方都是自己的血亲。
不过想想朱元璋这看似偏激的想法也确实有他的道理。 朱棣在那场叔侄之战中获胜,这也才有了永乐五征蒙古。 这也才有了郑和七下西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