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很快,眨眼就是半个月。
这天陈景恪整埋头研究,有仆人来报,方孝孺来访。
方孝孺?陈景恪从书堆里抬起头,眼神有些茫然。
顿了一下才清醒过来。
方孝孺?
你踏酿的终于回来了。
他噌的站起身:“快带我去迎接。”
那仆人看着衣服皱巴巴、头发也乱糟糟的他,提醒道:
“您要不要整理……”
话还没说完,陈景恪已经走远,压根就没听到。
他无奈之下,只能小跑着跟了过去。
陈景恪一路来到大门外,远远就看到那道熟悉的身影:
“哈哈……希直兄,你终于舍得回来了。”
方孝孺看着他邋遢的样子,非但没有觉得被轻视,反而很是感动。
他已经听说陈景恪闭关在研究自己的书。
现在肯定是听说自己回来,连仪表都没有来得及收拾,就出来迎接了。
“哈哈……我景恪,真是想煞为兄也。”
“这话你还是留着对嫂夫人说吧。”陈景恪走到他身边,上下打量着说道:
“满面红光,一看就是春风得意啊。”
方孝孺笑道:“诶,不尽然。景恪你不修边幅,不也一样春风得意吗。”
陈景恪看了一下自己的衣服,这才察觉到出来的太着急,就说道:
“那也是你的责任啊,这么多年都没回来。”
一旁的叶云流非常的羡慕,这才是知己啊。
两人说笑了两句,方孝孺指着他说道:
“景恪可还记得他?我那弟子叶云流,你们之前还有过过节呢。”
叶云流上前一步郑重行礼道:“之前多有得罪,还请陈伴读原谅。”
陈景恪说道:“过去的事情了,还提他做甚。”
“希直兄经常在信里提到你,言是难得的人才。”
“好生跟随他学习,莫要让希直兄和九泉下的叶老先生失望。”
之前的恩怨如此轻易就揭过,叶云流心下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更是为陈景恪的心胸感到敬佩:
“谢陈伴读鼓励,我一定好好跟随老师学习。”
之后陈景恪就直接邀请方孝孺去了书房,不过并没有直接讨论学问,而是问起了解缙的事情。
方孝孺就将所见所闻讲了一遍,并说道:
“解缙绅学问深厚,务实而不迂腐,目前看来确为大才。”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他对新学问有何看法?”
方孝孺赞道:“这就是我说他务实的另外一个原因,他眼中没有新学旧学之分,只有优秀的学说。”
陈景恪很是惊讶,要知道解缙从小饱读四书五经。
这种情况下,竟然没有被旧学所束缚,实在难得。
不过想想也对,前世他可是主持编纂了第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又怎么可能是那种被固有学问束缚住的人。
想到这里,他颔首说道:“将他调回来容易,只是你准备让他去哪个衙门?”
方孝孺说道:“自然是回翰林院,他的能力就应该去钻研学问,治理国家大材小用了。”
陈景恪失笑道:“你这么说,他会同意吗?”
方孝孺笑道:“这可由不得他,有你陈伴读在,想让他老老实实做学问还不容易。”
陈景恪无奈的道:“你还真是……算了,先将他弄回来吧,别的事情以后再说。”
其实陈景恪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编写一部百科全书,这个想法最早源于朱元璋,只是他没机会去做。
朱棣靖难之后,就把这事儿给拾了起来。
最后编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这辈子朱老四是没机会当皇帝了,但这部书还是有必要编的。
《建章大典》这个名字也不错,不是吗。
一事不烦二主,先让解缙在翰林院学习几年,到时候再让他出马。
倒不是非他不可,而是编写一部百科全书成本太高。
眼下朝廷财政实在不富裕,只能过几年再说。
到时候解缙差不多也成长起来了,正好将此事交给他。
不过这都是未来的事情了,陈景恪也没有告诉方孝孺。
两人又谈了一会儿解缙的情况,就将话题转向了唯物学。
陈景恪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了学习门槛的问题,希望他们做出改善。
方孝孺对此自然没有意见:“若非景恪提醒,我还未注意到此点。”
“难怪年轻人不论天赋如何,学习唯物学都非常难以入门,原来问题出在了这里。”
“好,下一步我工作的方向就是,降低此书的门槛。”
见他同意自己的提议,陈景恪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拿出了自己的读书笔记:
“这是我的一些想法,你来给点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