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总您好,我叫方楠,方圆的方、楠树的楠。”
房门外站着一个生疏的男子,二十出头、脸色涨红,背着一个米色的双肩包。
胡殊同之前的两趟海岛之行,成果让自己无法满意,他与当地岛民的沟通存在障碍,像老伯那样的摆渡人还能说上几句普通话,岛上很多人的话他十之七八都听不懂。第二趟胡殊同找了个向导,却像导游一般走马观花,问他一些问题也答不上来,两趟下来斩获很少。
想找一位深入了解实际,甚至对冷链有所涉猎的人,一时看来非常困难。除非与隆台市进行官方接触,以考察团的名义上岛,可胡殊同又不想在这个时候把事情做得太显眼。
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同兴学院。
同兴学院已经招了两届,此时正值寒假,如果学院有隆台当地的学生,对事情的推进一定大有帮助。胡殊同联系了学院,不多时之后便回过来电话,经过筛查还真有一个隆台本地人,这个人就是方楠。
同兴学院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评选,除了同兴自身的奖金设置,还有来自省市、冷协等各类奖学金,胡殊同留意过几个名字,但这方楠不在其中。
根据学院反馈的资料,方楠学业成绩平平,实践报告也无亮点,处处都在中游。这个人相貌也是平平,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诸如浓眉大眼、鼻梁高挺这样的词,在他的身上也找不出来。
这个人,从头到脚都看不出任何特点。
坐在胡殊同对面,方楠显得无比局促,半低着头抠着手心,抠着抠着又陡然一下子松开,把手搭在腿上,手指又不自觉一下下点着,安定不下来。
看得出来,他比毕业生第一次面试还要紧张,茶几上的茶水动也不敢动,只知道咽着唾沫。不知他脑海里在回荡着什么,胡殊同说了几句话他竟然毫无反应。
说来也不奇怪,即便经常到同兴短期实习的学生也没有人见过胡殊同,只在学院的公示栏上见过胡殊同的照片。
这些还都是其次,关键在于“同兴大老板”的身份,同兴在青宁影响巨大,一个大二学生和业界大佬本是隔着千山万水,眼下就这样面对面,方楠焉能不忐忑。
胡殊同见状,不如先聊几句家常吧。
“小方,你是隆台哪里人?”
“回胡总的话,我是在岛上出生,小学之后家里就在市里租了房子,在梅南巷19号。我父亲是鱼干海货的搬运工,母亲在夜市做章鱼小丸子,我还有一个妹妹,在隆台六中读初三。”
胡殊同不禁微笑出来。
“我的祖父母还住在岛上,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去那边待一段时间,帮他们打鱼晒鱼,现在那里很少有年轻人了,最年轻的也都是我父亲那个岁数了。老一辈也不希望年轻人回来,用他们的话说,有一膀子力气就能做的事,不要耽误了前程。”
方楠不知道胡殊同要了解哪一个方向,讲得格外细致,好在是一说上话,整个人终于自如了几分。
胡殊同听他说得都沙哑了,把茶杯向前推了推,“这么说,你应该很了解海岛上的渔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