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草间的泥土,覆着一层薄薄的冰,踩上去传来轻微的咔咔声,胡殊同和柳知英并肩而行。
经过一个春节的发酵,空港这块地的招标在业界愈发势热,无论发改委还是青宁的同行,都在揣量着这块空港区最大宗冷链物流土地,将给行业带来怎样的新局面。
但在胡殊同与柳知英的意念中,满足省里与行业的期待,绝对不能成为首要考量。他们最要思考的是,这块地在同兴大体系中,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与别人眼中的塑造无关,而是自己要活成一个什么样子。
依托青宁最大的空运枢纽建起空运大本营,这是最显而易见的职能,是同兴来运营,还是外省企业来操持,本质上无甚差别。
面对一块全新的土地,操盘之人往往会最先审视企业缺什么,并以此来补什么。但在冷链的维度,如拼图一般的填充,有时并不明智。
对于冷链企业来说,一块土地最大的价值,不是平行业务的扩大,而是立体的业务盘活。这板桥营三号地,如果只是扩大了仓储、增强了运力,远远达不到胡柳二人的预期。
之所以有此考量,都是建立在同兴当下业务矩阵的基础上,所谓丰源才有江流阔、巨脉方起雄山巍,明确的撑持是最大的底力。
“根据目前的消息,年内会有三场大型的国际供应链峰会,一场在国内、一场在东南亚,还有一场在西欧。”
只这开言一语,便省去了许多额外的沟通,胡殊同侧过头来面露笑容,“那你觉得,是以这个角度来做方案,还是继续把基本盘说大呢。”
柳知英道:“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外面的企业想中标肯定要出奇招。我从几个方向进行了大致模拟,去年初青北刚挂牌的几个国家地理商标,利用这一点做生鲜扶贫是一个不错的角度,再有就是类似甘州外繁制种那样的模式,在青北培育高价值作物。所以说,如果我们只讲规模渠道,相比之下少了闪光,倒不如放开了讲讲我们。”
实际上,柳知英知道胡殊同的答案,此非劝说而是佐证。
“学长,我来之前和老杨沟通过了,他不仅赞成这个想法,还让我递个话,这第三版块的业务让他立军令状都行,他还说……”
“他又来了什么点子?”
“这么多年一直有人仿我们的路子,既然这样,我们回头看看他们的章法,也没什么可抱歉的。”
这很像杨成海的口径,胡殊同更是知道,“回头究竟能看到什么”,只要这边一动,杨成海也将马不停蹄,他的招数素来不需担忧。
胡殊同望着这片荒地,这里比同兴一期二期加起来还要大,有着足够的操作空间,比这更让人动心的,是这个区位最快捷的冷链手段。